首页太空战与意识形态对抗

太空战与意识形态对抗

未知

此片虽虚构一个火星计划,但实际上意之所指众人皆知——鼎鼎大名的历史共识——阿波罗计划。只是片方或是考虑若言之凿凿地颠覆这一本就具有争议的事件或会对发型造成不利,便顾左右而言他地发散转架空一阵,这几乎是可以理解的。

通观全片表露出的对于高层削减航空项目经费和对太空竞赛的有意搁置(总统缺席了所有航空场合)和就影片最终结尾,记者古尔德和航空员老布洛林逃出生天在为自己准备的葬礼上还魂驾到,或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意味:即对于美国在七十年代内忧外困陷入能源危机和越战泥沼的挣扎状况的焦虑,勃列日涅夫全球出击战略下在军事领域应对乏术的自身状况的折射,和对卡特治下战略收缩主张的不满和忧患意识。

事实上,当年或是由于“对美国资产阶级民主的批判”而获得引入的此片,想要表达的则是另一种态度:对于美国在70年代中后期在冷战军事格局中的全面失势而感到的困扰,和以此而来的对于六十年代美苏势均力敌剑拔弩张的国家竞赛战略之推崇。在卡特的一个任期里,美国实际处在“冷战的意识形态松弛阶段”。这也是大气候迫不得已所致,国会不再给予那些具有“意识形态募集性质”的战略项目(尤其是太空竞赛这种现实意义和短期战略收效不足够的项目)以足够关注和资金支持。相比于五六十年代在各个领域四面出击一般的两极拉扯,在卡特时期,航天领域的落差感是尤为可感的。

导演或许埋设这样一种态度:即在七十年代美国冷战困境的局面下,应该强调的,反而是太空探索这种具备民众号召力和提升国民信心及认同度的战略性项目,它才是能在意识形态领域起到关键作用的武器。而卡特时期,由于面临内外诸多挑战,太空这个被认为是“烧钱又没什么可以直接利用价值”的竞赛沙盘,就被选择性的搁置了。

所以,这是一部出现在恰当时间的电影。的确,在卡特上台前的75年怀斯也拍摄了《人间大浩劫》,但那一部电影更应该归类为传统的“反渗透”式冷战惊悚片。而《摩羯座一号》,它不但不会提早,也打不会迟到,因为在卡特四年任期之后,里根的降临将“星球大战”作为重磅筹码推上台前,用这个实际上的“战略忽悠”计划去为和苏联的意识形态对撞开路。可以说不论是加加林还是阿姆斯通、从暴风雪到挑战者,在冷战时期,太空竞赛,都是铁幕两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竞赛。

而这一部看似揭批国家谎言的电影,实际上疾呼的是,在对抗中落入下风的弱势者,恰恰不能忽视的是“谎言的作用”。因此,此片根本就没有吧航天部门的弥天大谎作为指摘对象,相反,它在大声诘问卡特政府:“愣着干嘛?这样的谎你们也应该撒一个啊!”。可惜的是,卡特或许没有听信这个极有价值的提案,也可能是因为他在第一个任期结束后选战落败而未能实施;但幸运的是,他的继任者,来自好莱坞的里根或许听到了,并且躬而行之。打出这张牌之后的故事,我们便都知道了。